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
【法治周末】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诸城实践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4年09月14日

72f20a1de5e670b26f53e578e5a1da8

  9月14日,《法治周末》报道诸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相关做法。

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诸城实践

  近年来,山东省诸城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着力加强外部联动,多措并举、组合发力,不断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,努力在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,探索形成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诸城实践。

  法庭+商会:做企业的“娘家人”

  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,诸城法院聚焦优化对企司法服务,依托人民法庭,加强与商会的沟通合作,共同打造“企业之家”平台,全力推动辖区企业之间“零诉讼”。

  “企业发生纠纷,大多数都是法治意识不强导致的。为了加强普法,减少涉企纠纷,我们在人民法庭设立‘企业之家’办公室,并在各镇街商会派驻法官工作室,有效畅通了法院与企业间的沟通‘桥梁’。”谈到“企业之家”的初衷,诸城法院副院长迟明辉介绍道。

  “企业之家”平台联通法院、商会和企业,还有政府职能部门、镇街党委政府,企业有任何服务需求,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帮助。企业遇到法律问题,既可以到法庭,也可以到法官工作室,还可以线上沟通,法官随时解答疑问、提出建议。

  有了“企业之家”平台,法院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更加深入、更加高效。2023年以来,平台共举办企业家座谈会16场,面向不同领域、不同规模的企业发放《企业司法服务需求调查问卷》930余份,征集意见建议436条。在此基础上,举办劳动争议、合同订立等专题普法讲座7场,汇编形成了《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点》《涉企业十大典型案例》等资料,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了一份司法“营养餐”。

  “企业之家”运行一年多来,最大的变化就是公司负责人的理念。以前,企业一有纠纷就去法院打官司,少则三五个月,多则一两年,花钱多、时间长。现在,企业负责人更喜欢调解,法官、商会在中间做做工作,双方各退一步,不用去法院,问题很快就解决了。

  法院+政府:“五步工作法”高效化解住建领域纠纷

  “还我血汗钱!”“请法院主持正义!”

  2023年2月中旬的一天,16名农民工聚集在诸城法院大门外,强烈要求法院帮他们追回欠薪、讨回公道。

  法官耐心接待,全面了解了事情经过:2022年以来,90多名农民工跟随卢某在某建筑工地工作,卢某以各种理由不发工资,欠薪总额为253万余元。实际上,建筑商已经向包工头基本付清了相关费用,但卢某挪用了资金,且短期内无法凑齐相关资金。

  为了尽快帮农民工要回欠薪,诸城法院开启诉前调解“绿色通道”,法官主动找到建筑商,希望建筑商能够垫付农民工工资,后续再向包工头追偿。经过多次沟通,建筑商最终答应了法官的建议。最终,仅用3天时间,90多名农民工253万余元欠薪全部兑现到位,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。

  上述批量性欠薪纠纷得到高效解决,根本原因在于“五步工作法”。近年来,诸城法院深入分析研判,创新提出了农民工欠薪综合治理“五步工作法”,即“是不是”核实身份、“欠不欠”核对数额、“谁来欠”弄清主体、“如何付”保障资金、“怎么打”打击违法行为。

  通过“五步工作法”,能够快速确定责任主体,最为关键的是以“先垫付、再追偿”模式,有效解决“资金保障”核心问题,从而实现批量性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。

  在具体运行方面,依靠党委政府领导推动,住建、人社、公安、信访、法院等多方力量组成工作专班,联合调查处置。

  法庭+协会:司法服务送到茶园里

  诸城是全国纬度最高的茶叶产区之一,茶叶种植已有800多年的历史。诸城绿茶素有“北国娇子”“北端茗茶”之誉,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.7万亩,有茶叶家庭农场、合作社、加工企业180多家,年产量2300多吨,是当地经济发展、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。

  诸城绿茶从茶叶种植、茶青交易,到产品加工、包装、销售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对司法服务有着十分巨大的需求。为了更好服务保障地方特色产业发展,诸城法院依托位于茶叶主产区的皇华法庭,全力打造“清馨云华茶叶法庭”,为茶农、茶企提供全方位的司法服务。

  “平台搭建方面,我们在法庭设立了专门的‘茶叶法庭’、调解室,对涉茶纠纷进行集中化、专业化审理,还在茶青交易市场设立巡回办案点,突出一个‘近’字,法官送法进茶园、茶厂,减轻群众诉累。”皇华法庭庭长郭海龙介绍道。“茶叶法庭”实行法官联系包靠制度,3名员额法官联系辖区茶企、合作社等185家,定期实地走访交流,认真倾听茶农、茶企心声,全面了解行业司法需求。定期开展“法官进茶园、进茶企”普法活动,通过巡回审判、以案讲法、专题讲座等形式,全面解读法律法规,提高茶农、茶企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,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发生。2023年以来,茶叶法庭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6场,发放《风险防控提示书》等资料1100余份,为行业发展培育丰厚的法治“沃土”。

  法庭+社区:四级联调将矛盾化解在源头

  “秦老师您好,小古县村有一起邻里纠纷,您上门说和说和,不行就请他们社区调解室,我们视频调解……”

  2023年9月,诸城法院相州法庭在辖区的古县社区建立共享“云上调解室”,村民有纠纷,村干部、社区调解员可以在调解室内作调解工作,需要专业法律指导,法官可以远程视频提供帮助。

  “云上调解室”是诸城法院“四级联调”机制的基础平台。近年来,诸城法院全力助推“无讼社区”“无讼乡村”建设,开发矛盾纠纷诉前分流软件,对于通过法院立案受理、信访转办、12345热线等渠道发现的矛盾纠纷,经当事人同意后,通过软件平台分流至社区调解员,并全程指导调解工作,必要时对接政府职能部门、镇街党委政府、社区、网格派员,集中到社区或者村民家中进行调解,有效联通了市、镇、社区、村四级力量,实现“云上沟通、多级联动、服务到家”。

  “四级联调”机制将解纷力量集中到社区、村,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,对于法治社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对此,古县社区书记马勇孝深有感触:“有了法院的调解室,再加上多方力量的支持,村民之间的小矛盾基本都在社区里解决了,社区的纠纷越来越少,离我们‘无讼社区’的目标更近了。”

  法院+政府:法治讲堂助推依法行政

  建设法治政府,推动依法行政,是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。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,诸城法院着重加强了三方面工作,有力推动依法行政、规范执法。

  一是常态化、多样性开展行政普法。坚持大型讲座全覆盖、“1+N”联席会商、“1+1”精准普法三路同行,切实提高行政普法实效。先后在诸城市“龙城大讲堂”上作依法行政专题讲座,覆盖诸城全市3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、行政执法人员;到纪委监委、教体局、镇街党委政府、基层社区等宣讲民法典、行政法23场;系统梳理当前行政法律法规,提炼总结68项核心内容,成为了诸城市行政执法人员的“手边书”。

  二是主动建言献策。强化问题意识,善于从行政案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司法建议。2023年以来,诸城法院累计发出规范行政行为司法建议11份,推动相关行业领域依法治理。密切关注审判运行态势,连续5年编写行政审判年度审查报告,助力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、科学管理。主动服务全市重大发展战略,深度参与全市重大决策研究论证,提供意见建议39条,有力保障重点工作、重大项目有序推进。

  三是加强沟通互动。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,邀请执法机关、执法人员旁听行政案件庭审,“沉浸式”体验司法,“零距离”学法用法,助力规范执法行为。2023年以来,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%,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8场。密切与行政部门的沟通,与社会保障、环保、住建、市场监管等6家部门单位座谈交流,就新法适用、风险防范、执法规范等问题,达成共识、双赢共赢。

  2023年,诸城法院新收各类行政纠纷329件,同比下降14.99%,行政机关胜诉率91.31%,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;2024年上半年,新收行政纠纷115件,同比下降26.28%。各项指标数据持续好转,客观反映出政府部门法治意识的明显提升。

  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诸城法院将不断推进‘法院+’合作机制,多维发力,多点开花,奋力探索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诸城模式。”面向未来,诸城法院院长张同文说。

关闭